持续研发投入“含科量”狂飙 陕西建工科技创新带动可观规模效益

科创大潮之下,“含科量”已经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的一大重头指标。位居行业前茅的陕西建工(600248),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获得了可观的规模效益。

4月27日披露的财报显示,陕西建工去年实现营业收入将近1900亿元,总资产迈上3000亿元规模。与此同时,此次年报及此前的相关信息中,也透露出诸多科技元素,研发投入亦可圈可点。全年研发投入12亿元,研发人员2558人,比上年同期增长15%;授权国家专利703项,全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建筑施工+石化工程”双轮驱动

新鲜出炉的财报数据显示,陕西建工去年实现营收1893.66亿元,同比增长12.92%;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.92亿元。截至去年年底,该公司总资产3087.56亿元,同比增长29.77%。

从核心业务建筑施工来看,陕西建工涵盖勘察、设计、建材、房建、路桥等众多细分市场领域。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,该公司不断拓展业务结构,由“单一施工”为主逐步转型为“投资、建造、运营”并举。

同时,通过内部资源协调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并购重组,推动区域布局更成体系,推动内部资源更加集聚,推动协同效应更大发挥,实现投资拉动、建设支撑、运营增值的一体化协同运作模式,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专业化服务。

陕西建工的另一大业务板块是石油化工工程业务。

该公司具有千万吨级炼油、百万吨级乙烯以及新型煤化工等全国性大型化工设计、施工与工程总承包能力,同时拥有相关领域全产业链工程技术力量,面向国内外石油化工工程市场提供全产业链的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。

陕西建工石油化工板块承建的多个全球项目排名行业前列。其中,承建的四川德阳二氧化碳+飞轮储能示范项目,为全球单机功率及储能容量超大的二氧化碳储能项目、全球首个二氧化碳+飞轮储能综合能源站。该公司总承包并建设的内蒙古东景生物年产28万吨1,4-丁二醇(BDO)项目,为全球最大BDO生产装置之一。

依托“建筑施工+石化工程”双轮驱动,陕西建工业务规模不断提升,新签订单势头良好。

财报披露,去年该公司新签合同总额3940.65 亿元,同比增长25.39%,签订5亿元以上项目76个。其中,陕西省内市场新签合同额2892.99亿元,同比增长24.91%;省外市场新签合同额973.21亿元,同比增长33.05%;海外市场也在深度耕耘,新签合同额74.45亿元。

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攻关卡脖子难题

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,科技创新更是需要持续发力与积淀。近年来,陕西建工科研投入不断提高,科技创新不断提升,成果显著。

以去年为例,陕西建工研发投入12亿元,研发人员2558人,比上年同期增长15%,授权国家专利703项,全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。

譬如,该公司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,建设“三位一体”科技创新驱动平台,获批立项陕西省研发重点专项计划“两链”融合企业(院所)联合项目、省国资委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。《高烈度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》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自主研发建成“陕建云”,搭建工业化+大数据+BIM+物联网平台,加快四化建设,持续赋能智慧建造。

尤其在AI技术引领方面,该公司正在打造建筑行业数字化建造。陕西建工推进的“智慧工地+建筑信息模型(BIM)+项目管理系统”铁三角,通过智慧工地解决物料和设备数字化,通过BIM解决产品数字化,通过项目管理系统解决人和流程数字化,数字化建造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陕西建工在“秦创原”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创新联合研究中心,组建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团队“揭榜挂帅”,构建起145+N科技成果转化体系,致力于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
目前,陕西建工正在聚焦零碳建筑、智能建造、新能源等19项行业前沿科技课题开展研发,已有部分课题结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同时,边研究、边转化、边应用,努力把科技创新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高质量发展“最大增量”。

近年来,该公司科技创新氛围浓郁、成果丰硕,共获批设立了2个院士工作站、8个前沿科技研究中心、4个重大项目科研工作站。目前已孵化出4家瞪羚企业、10家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44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认定,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科技奖项66项;累计获得专利、工法、软著、标准等各类自主知识产权834项,带动可观的规模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