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观环境再不好转,今年的1158万大学毕业生又该哭了|重点聚焦

根据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2%,比上月略有好转下降0.1%,但16-24岁青年失业率从今年3月份的19.6%上升至4月份的20.4%,创下历史新高。


(资料图片)

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,我们既在创造历史,我们同样也在见证历史。

这是青年失业率连续四个月增长,这说明什么问题?这说明整个社会的就业机会新增低于青年人踏入社会的就业机会,相对而言,当青年失业率连续增长的时候,就业机会几乎是一种下降也就是减少的趋势。

而这种趋势,比任何消费数据、贷款数据更能说明一个问题:宏观环境如果再得不到强有力的刺激措施,那么对今年即将毕业的1158万大学生来说,他们的处境将会变得极其堪忧。

很多人说我危言耸听,还有的人认为找工作还是很好找的,只是现在的年轻人手高眼低罢了,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
就在5月16日的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上,发言人付凌晖自己也坦言,目前国内就业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。

那什么是就业结构性问题呢?

所谓的结构性问题,言简意赅其实就是一些客观上的非人力且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局面。

以网约车行业为例,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,国内网约车市场多了100万人开网约车,但反过来,又少了1550万人坐车。

这就导致由于运力饱和,一些城市甚至开始限制办理网约车运输证,因为跑网约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。

而类似的情形不仅仅发生在网约车行业,还发生在外卖行业、互联网、教培、房地产等方方面面,这一现象还有一个专属词汇:存量饱和市场。

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问题。

过去几十年里,我们一直是增量市场,各行各业都在增长,行业增长对岗位的需求自然也会增长,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,14亿人口的大市场趋于饱和,我们从增量市场迈入了存量市场,市场开始饱和,就业人口却不断创下新高,自然给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

尤其是叠加新冠疫情因素,导致宏观经济变得更不确定性,市场对新增岗位的吸收力度自然也有限。

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网约车和外卖行业,不仅仅挤压了这两个行业的从业者收入,同时也带来了运力饱和的问题,也就是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。

除此之外,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(年收入2000万及以上)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.6%,低于市场预期的9.7%,两年平均增速降至1.3%,这也说明大企业的收入增长有限,自然就会降低对人力成本的投入。

市场饱和,于是内卷,内卷激烈,于是就业难。

如何做大市场,基于市场更多的信心和确定性,我想会是未来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关键性因素,这也能够给即将毕业的近1200万大学毕业生,给予更大的信心,而信心,往往是最重要的东西。

还是那句话,如何分饼,决定了饼能做多大。

就业压力凸显,国企不可避免就会承担更多招聘毕业生的社会责任,除此之外,还会补贴民营企业鼓励雇佣更多毕业生的措施。

但这些激励和刺激,依然无法脱离市场本身的增长和恢复前景,对企业主来说,取决于雇佣员工的唯一有效因素,那就是对未来的乐观前景预判。

如果补贴企业雇佣毕业生,那么这种行为可能只能短期有效,长期来看企业还是会想法设法在拿到补贴之后,“找个理由”再辞退他们。

今年4月份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8.4%,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增长数据,但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去年4月的比较基数较低,去年4月份零售额降低了11.1%,今年的激增看起来也就并不意外。

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,因而提振就业率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任务,更是关乎到社会稳定向好的重大任务,在这个问题上,我相信没有人比我们更担忧。

基于此,未来的一系列刺激重点还是会围绕就业这个问题展开,只要就业问题上来了,人们有了工作、有了收入,消费才会好起来,经济才会流通和运转。

因而,就业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持续增长的重要指标。

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毕业季的即将到来,未来几个月内的青年失业率还很难有质的下降,这一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。

最后我们都会慢慢发现,拥有一份工作,其实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,先保证有饭吃、有收入,最后我们才能够慢慢追求更多。

我们都需要慢慢适应当下以及未来,这是结构性问题,必然需要时间去慢慢解决。

end.

作者:罗sir,新青年的职场内参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,乐观的悲观主义者。关注我,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。